資訊中心
- · 關于臨時停市的通知 12/05
- · 關于網絡恢復正常的通知 12/21
- · 關于網絡故障的通知 12/21
- · 關于2020年國慶節和中秋節 09/25
- · 關于 2020 年端午節假期交 06/23
- · 關于 2020 年勞動節假期交 04/24
幣種 | 匯率 | 漲跌 |
1美元 | 7.1307 | -0.00180 |
1歐元 | 7.9325 | 0.02990 |
100日元 | 4.9141 | 0.05600 |
1港元 | 0.91553 | -0.00047 |
1英鎊 | 9.2902 | 0.03320 |
- 中國首次位居世界第一,但“不是最終目標”
- 發表時間: 2023-05-29 09:41:33 瀏覽次數: 轉自:上觀新聞
近日發布的自然指數數據顯示,中國作者在2022年對高質量自然科學研究作出了最大貢獻,在高質量期刊上發表論文份額首次排名第一,超過美國。
自然指數分析的數據顯示,從2022年1月到12月,中國作者的“貢獻份額”為19373份,排名第一,美國為17610份。
這一數據意味著什么,應如何看待?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科研人員和科技政策專家。
反映出我國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自然指數是反映基礎研究實力的參考指標。”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肖尤丹告訴記者,中國自然指數排名攀升的背后,是我國持續穩定的科技研發投入規模強度、不斷增長和提升的科技人力資源數量質量、持續優化的條件平臺和科研管理環境,以及在重要學科領域大幅進步的科技水平。
自然指數由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下屬機構編制并定期發布。它追蹤發表在82本高質量期刊上的科研論文的作者單位信息和機構關系,反映一家機構和國家或地區高質量科研產出及合作情況。一篇完全由中國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將為中國帶來一個“份額”。
自然指數追蹤的是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地球和環境科學這四個自然學科。據報道,自2014年11月自然指數首次發布以來,我國的自然指數貢獻份額不斷增加,并于2021年成為在物理和化學領域領先的國家。2023年1月至4月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地球和環境科學領域也首次超過美國,僅在生命科學類別的“份額”落后于美國。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丁明磊認為,自然指數作為一個重要參照物,是新時期中國科技創新發展成就的客觀反映,表明中國正在加快建立適應科技自立自強新要求和國際競合新形勢的科技發展新模式,科技成果供給質量大幅提升,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加速壯大,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首席執行官弗蘭克·弗蘭肯·佩特斯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目前,不僅在科研數量上,而且在科研質量上,中國表現日益突出。”
佩特斯透露,20世紀80年代初,《自然》只有不到1%的文章涉及中國作者。如今,這一比例超過15%。
要將更多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但在振奮的同時,科研人員也表示,自然指數只是衡量研究論文發表情況的一個指標,而不是目標。
“自然指數及其排名并不是中國科技發展追求的終極目標,而是奮斗過程的一個反映。”丁明磊表示,現階段,基礎研究更要應用牽引、突破瓶頸,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將基礎研究與國家發展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發揮基礎性、戰略性、源頭性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科研人員要將更多高水平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丁明磊說。
“我國科研經費投入大幅增長大約始于2000年,這20多年來我們的基礎研究取得巨大進步,但不能否認的是,我國原創成果仍相對缺乏,實現跨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所研究員傅向東表示,相比于論文,“我們還是更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做出能落地的成果,給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撐。”
肖尤丹則強調,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和質量,既是我國深入參與全球科技創新體系、保持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的直接體現,更為新形勢下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表明中國是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成員,既是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的受益者,更是世界范圍內國際科技合作的堅定支持者和長期推動者。”他說,未來我們在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中仍必須高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旗幟,堅持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合作原則。